2009年9月3日

遊高雄漫畫展

好一陣子沒去逛同人誌販售會了。上周六剛好有空,隨幾位友人相約前去。這次的高雄動漫展是我看過最多人的一場。以前展覽不是在中山大學體育館,不然就是在鹽埕區的工商展覽場。位子小、攤位數少,人擠人,逛起來甚是不便。

不過這次展覽卻與以往不同,而選在新建好的高雄巨蛋展覽場。走道寬敞,攤位與攤位間的距離也不會說很壅擠。看新聞說號稱有五萬人入場,但實際上逛的感覺卻是蠻舒適的。比起台大體育館,人一多起來就有些氣悶,巨蛋的頂蓋挑高,空氣流動非常順暢,更是值得再記上一筆。

高雄同人場攤位上賣的多半是小卡、鑰匙圈之類的小物,漫畫創作就比較少了。但這次一覽,見到許多不錯的創作者南下擺攤,讓我心癢的好作品甚多。

這次我一共買了《CCC(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創作集》第二集、古怪子《英雄時間》、咎井淳《咎 井淳自選畫集》。

本次最大的收穫是《CCC(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創作集》第二集。這本書是由中研院所主持,為推廣數位典藏與學習計畫所做的延伸創作物。

我對政府出版漫畫書一直停留在配合政令宣導的印象。我舉之前很「轟動」的《平民總統阿扁》為例,各位就能夠體會這種感覺。無盡浮誇美化,空洞無內容的文字。這類漫畫大概就只有擺在圖書館裡面佔位子,或者是被人貼到網誌上嘲笑兩種功能。一般的人根本就不會想要看這類漫畫。

然而《CCC2》卻給我很不一樣的印象。

名義上要推廣官方的數位典藏學習計畫,呈現出來的形式卻不是一板一眼介紹。或許可以說計畫中資料只是一個引子,《CCC》創作集裡漫畫作品本身內容則讓創作者自由發揮。

正因無限制才能激發出精彩的創作火花,我看到創作者以不同形式所展現出來各種精彩的故事。

本書目錄:

石榴《清代科場作弊指南》
ZECO《陽炎少女-丹陽》
AKRU《飛翔男孩》
咖哩東《彈頭降臨之日》
明毓屏與小主《雪的台北1901》
YinYin《上上籤》
古怪kokai《盒仙菇傳奇》
Murmur人與靄《邢大與狐仙》
Corif與eelegg《勁草樓逸話》
 

此外,書籍的印刷用紙以及版面編排均令人讚嘆。雖說是免費贈閱,但表現出來的品質卻遠遠超過以往台灣漫畫書印刷的水準,在很難想像實際上的成本究竟如何。

我常覺得台灣漫畫書的品質低劣歸咎於市場取向是以出租書為主。身為讀者,我見到日本或是美國的漫畫精美的印刷品質時,常常納悶台灣漫畫為何無法以這種形式出版。或許出版社會跟我靠腰說沒市場,

但看到這次《CCC2》的傑出表現,我只能說:事在人為

上次《CCC1》出版時因故無法拿到,這次特地起個大早去排隊仍未如願。據傳《CCC1》發行時索取情況不是很踴躍。但這次攤位上的工作人員跟我說大約一、兩小時就被拿完的情況看來,下次我大概要帶著地鋪提早一天去排隊了。

※外部連結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官方網站
CCC通訊(線上索取刊物)

2009年7月23日

慈善事業

「漫畫出版社不是慈善事業。」

這是我從兩個不同人的口中聽到相同的話。

其中一位是普通讀者,另一位是業界人士。話題都是關於台灣漫畫產業的問題。兩人結論卻出乎意料的一致。

他們的答案正是批評我一貫的主張:台灣漫畫出版的問題在於出版社。是的,在我的理解中,台灣漫畫問題不在於讀者、不在於編輯、不在於漫畫家。問題在於漫畫出版社。

這種主張實在是不討喜,而且沒人會支持。甚至會觸怒許多人,特別是跟漫畫產業有關係的人。而這些人也通常是會關心台灣漫畫產業問題的人。

表面上我的主張看起來跟一般人把問題「怪罪」給出版社似乎是相同的。但實際上我想一直強調的是,出版社應該更花一些心思去瞭解他們的消費者,重新去找回市場

或許正是這種想法讓前面提到的兩位朋友感覺我非常天真吧。

專業人士的批評說:你怎麼不去作功課呀,你說的那些會買台灣漫畫的人有多少呀?就是因為市場太小,出版社哪會鳥你們這一小群讀者呀。

普通讀者的批評說:想要讓讀者看台灣漫畫,就要投入至少二三十億的資金作行銷宣傳,不然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台灣漫畫市場很小,我同意。看台灣漫畫的人不多,我也同意。

但關於「漫畫出版社不是慈善事業」這件事我只同意一半。

讀者也不是慈善事業。

讀者會購買一部漫畫作品,不是看作者是哪裡人,覺得作者書不賣會很可憐,想要買單行本來支持他。

讀者會購買一部漫畫作品,是因為漫畫作品的內容感動了讀者。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能夠感動讀者的台灣漫畫作品通常不是由出版社所出版的。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是電玩瓜分市場?是讀者不愛台灣?是政府不補助?嗯,反正問題絕對不會是出在出版社已經失去預測市場的能力。

無法感動讀者的作品是不會有讀者購買的。

過去半年,我每個月花了一些時間在寫漫畫的心得文。說實在的,現在看來相當不智。這些文章到底會有誰會想看呢?出版社看了會想要告我,漫畫家看了會想宰了我,支持的讀者看了會想揍我…說來可笑,道人是非的心得文跟無法感動人的台灣漫畫一樣,是不會有人想要看的

總而言之,我計畫好好的去思考,要寫些什麼才是有價值的。

2009年7月5日

龍少年09年07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蔡鴻忠〈1/2王子〉第34回
賴有賢〈比爾蓋子〉第01回
常勝〈BABY.〉第12回
小鯊龍與鮭魚仔〈血黑犬〉第24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9回
洪育府與洪培恩〈極樂八仙〉番外篇
蕭乃中〈幻鏡少女ALICE〉第04回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6回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蔡鴻忠〈1/2王子〉

王子與其他愉快的夥伴們開始了熱熱鬧鬧的巡迴演唱會。半王子在《龍少年》的地位稱的上是台柱,本期的特典居然是半王子的資料夾。但演唱會底下的人群怎麼很多彎彎人?

賴有賢〈比爾蓋子〉

前進大陸後轉型成畫四格漫畫的賴有賢老師,可是上班族劇情在以青少年為主要顧客群的《龍少年》中似乎有點格格不入呀。

常勝〈BABY.〉

博士的出現開始對於BABY的起源做出說明。可是被發現秘密女主角自覺無法被眾人所接納,因此與機器人一同離開。然而為何女主角身上會有BABY的仍然是個無解的謎題。

小鯊龍與鮭魚仔〈血黑犬〉

最近的劇情似乎有一種過於躁進的感覺。上一回痛快的殺掉親生父親,主角群他們陷入危機中,但令人瞠目結舌的本回原本期待暴走的大魔王居然簡簡單單的就領便當。

作者用力去創造一個困境,讀者期待著主角們的表現,然後突然間危機就解除。但下一格莫名其妙新的敵人又出現,似乎又出現一個新危機,但馬上立刻出現強力的幫手把危機給解除。讓人不禁納悶最近幾回主角好像都變成花瓶之嘆。

葉明軒〈無上西天〉

延續著上一回的氣勢,本回菩薩精彩的解救了陷入危機的悟淨與神武羅。另外一邊遇到菩薩坐騎的三藏也隨著劇情的演進,展現出潛在的特殊能力「金口」。

另外葉明軒老師也在網誌上面公佈將會於《寶島少年》連載無上西天的四格小劇場,雖然不是劇情漫畫的形式,但仍是近年來少見的台灣漫畫家登上連載。真是可喜可賀。

洪育府與洪培恩〈極樂八仙〉

本月的番外篇述說了呂洞賓兩人過去的故事。在患難間兩個人產生的兄弟情誼,不過老實說被圍毆完後才出現的兄弟,好像有點不夠意思。另外缺少了眾女角的加持,本回沒有殺必死。

蕭乃中〈幻鏡少女ALICE〉

若要論畫技的話,蕭乃中老師在龍少年不能撐上是最頂尖的,可是以故事的精彩度來看,卻可以稱的上是數一數二。幻少的故事雖然緩慢,但卻很仔細的鋪成每一個 細節,每一格的都相當有趣味,老實說以龍少年「月刊」的周期來說,大部分的作者都以周刊的頻率在畫,卻使得作品太趕,而蕭乃中老師的步調卻十分恰當。

新登場的帽子先生看起來也是個狠角色。面對尚未展現實力的陶樂斯,實在令人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黃俊維〈厄運偵探〉

本月最終回。雖然對於這篇故事的倉促結束感到不意外。但用這種腰斬式的收場卻不太好看。總體來說,黃俊維老師需要的不是一個好的編劇,而是一個好的編輯。

這次的故事看得出來有許多過去不曾有的嘗試,但或許是缺乏一個意見提供者,很多創意到最後卻變成災難,每次看都會有一種「你到底想要說些什麼」的疑惑感。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夠看到黃俊維老師更傑出的表現。

2009年6月14日

龍少年09年06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5回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6回
蔡鴻忠〈1/2王子〉第33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8回
小鯊龍與鮭魚仔〈血黑犬〉第23回
蕭乃中〈幻鏡少女ALICE〉第03回
羿翔〈阿春的春天〉短漫賞第03名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黃俊維〈厄運偵探〉

偵探漫畫中時常出現無能的偵探,但無能的主角就不常出現了。像是《名偵探柯南》中有一天柯男突然掛掉,換毛利小五郎當主角的感覺一樣。

主角除了是代表故事中最重要的關鍵角色而無法被任何人取代,另外一方面亦是讀者移情作用的對象。進入第五回的〈厄運偵探〉這兩項關鍵都沒有表現出來。

明明前一回花了一堆時間鋪梗,這期卻靠著警察跟助手就把謎題解開,讓我看了一愣一愣,心中暗自嘀咕:這樣就結束啦?紮紮實實的以一回為單位,簡單的把一個故事說清楚,恐怕是〈厄運偵探〉目前最需要的。

孫家裕〈秦時明月〉

沒看過有人誇說〈秦時明月〉好看的。反倒是抱怨的人不少。打從一開始的《火影忍者》抄襲疑雲,直到後來劇情表現一般,改編自溫世仁原著小說〈秦時明月〉卻也順順利利出單行本了。不過雖說是改編,實際上卻也是衍伸原作故事。

蔡鴻忠〈1/2王子〉

越來越謎的作品,看來我是已經過了那個年紀了。

葉明軒〈無上西天〉

這是我看無上西天以來最精彩的一回。

在還沒看無上西天之前,朋友跟我推薦時說這是一部以西遊記為背景的「料理漫畫」。當時我還興趣缺缺,畢竟西遊記跟料理漫畫的結合對我來說沒有多大吸引力。

但這一陣子追看後,我發現無上西天不是料理漫畫。更精確的描述這部漫畫主題應該是以西遊記人物找尋傳說中的料理為背景的「冒險漫畫」!

特別是這一回,故事中熱血的因子浮現出來。突然登場未知的敵人,壓倒性的實力使得悟淨與神武羅陷入死亡的危機當中。令人看了好不痛快。如果說龍少目前哪部作品表現最好,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無上西天〉。

小鯊龍與鮭魚仔〈血黑犬〉

我覺得血黑犬在鋪敘劇情時少了一點過程。很多時候,讀者不是很在乎結果如何。有些愛批評作品的人,常常會說某某作品很糟云云,因為劇情結果都被猜到了。這使得作者會刻意迴避一些傳統的說故事方式,而採用另一種比較不太合理的結果。這種方式反而破壞的作品的完整。

其實很多時候,讀者並不在乎劇情結果如何,甚至很多時候結果是從一開始就知道的。例如說,應該不會有人去懷疑柯南無法破案,或是魯夫無法成為海賊王之類的。

關鍵在於達到結果的過程發展,這才是讀者所重視的。

蕭乃中〈幻鏡少女ALICE〉

期待的連載再開,真不虧我每期都寫回函去支持。

故事維持一貫的吐槽風格,天外飛來一筆的對話,讓人捧腹大笑不止。「從另外一個世界,帶來和平的訊息」兔子如是說。蕭乃中老師請繼續每期為我們帶來幻想世界的喜訊吧!

羿翔〈阿春的春天〉

或許是因為作畫風格的緣故,本篇看起來比較像是在商業雜誌上連載的漫畫。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故事劇情的影響,作者似乎有投搞過商業雜誌的經驗。總括來說,〈阿春的春天〉是這屆東立短漫賞故事完整性最高的作品。

以一位胖妞暗戀英俊學長卻遭拒絕為開頭,緊接著出現的車禍產生轉折,讓大象變公主。在被眾人羨慕之時,卻遇到了想要對其非禮的惡狼,原本英勇出現的白馬王子居然被殺傷。雖然最後發現只是以做夢而虛驚一場。結尾仍是以學長發現阿春的善良的一面做為幸福的結局。

雖然故事表現上中規中矩,但閱讀起來仍然饒富趣味。

2009年6月3日

禦宅族:日漫迷的自我認同(上)

我一直無法理解把禦宅族當作是神話一樣在崇拜的心態。或許這反應了日本漫畫讀者的自我認同。

若從禦宅族要怎麼解釋才正確談起,一般基本定義是:對動漫畫具有專精及狂熱的人。

定義上看似只要對「動漫畫」具有專精及狂熱的人就可以自稱為禦宅族。但實際上卻僅限於日本動漫畫。美漫迷、港漫迷很少在使用禦宅族這個概念。

一個重要卻很少被提及的前提:會使用「禦宅族」一詞只有「日本動漫畫」迷。除了日本國內的動漫畫迷,在台灣、香港或是中國。

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日本動漫畫迷,都會使用「Otaku」來稱呼自己隨著經過不斷翻譯、擴充、複雜化,禦宅族存在已經幾近成一種幻想似的傳說。

觀察討論禦宅族的議題時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花費眾多篇幅去論述禦宅族起源與發展的人,最後的出現結論常會是認為自己不夠資格稱為一位禦宅族。

通常他們解釋日本禦宅族的概念時,目的通常是為了證明「宅男」這個名詞被社會大眾誤解的情況。引用許多日本人對於禦宅族的解釋、數據、討論…像是在告訴社會大眾說:「你看,禦宅族是多麼嚴肅、重要的族群呀!你們都誤用了!」

在日本漫畫迷的理解下宅男等於禦宅族,禦宅族等於動漫迷。所以污名化宅男,等於污名化禦宅族,等於污名化動漫迷。

但是先對禦宅族下了一個正確定義,然後說自己並不符合資格,同時又會更批評媒體或是社會大眾誤用了禦宅族定義。這實在令人納悶到最後到底「哪些人」才算是禦宅族?

這樣說來,日漫迷口中所謂的禦宅族會不會根本不存在台灣?

2009年5月6日

龍少年09年05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小鯊龍與鮭魚仔〈血黑犬〉第22回
洪育府與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4回
蔡鴻忠〈1/2王子〉第32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7回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22回
常勝〈BABY.〉第11回
凱伊〈惡魔契約〉短漫賞第02名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誌

話說最近似乎越來越多人在寫龍少年的心得了耶,不知編輯部那邊會不會重視網路上意見呢?

小鯊龍與鮭魚仔〈血黑犬〉第22回

為了襯托出殛屍兒的強,主角群這回中變為了配角群。而強調的目的在於引出乙殤的憤怒情感。但如此安排卻有種喧賓奪主的違和感。

洪育府與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4回

在面對新的敵人的情況下,何仙姑與呂洞賓毫無招架之力。新夥伴喚醒記憶後卻像變魔術似的輕輕鬆鬆將壞人解決掉。可是故事最後卻出人意料的離開眾人,令我有點摸不著頭緒。

蔡鴻忠〈1/2王子〉第32回

溫馨的一回。王子親吻跟唱情歌,線上遊戲的世界都是這麼歡樂的嗎?(笑)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7回

我覺得看〈無上西天〉需配酒。拿書對飲,書中人物像是一群好友聚在一塊小酌,把酒言歡,胡亂聊些近況瑣事。窗外吹入的清風令人有種微醺的感覺。這樣形容那種輕快感不知諸位是否有同感。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22回

看來劇情確定往社會寫實方面進行。在親情與正義的矛盾之下,偵探陷入兩難的沉思中。

常勝〈BABY.〉第11回

我一直覺得廢棄下水道的場景跟〈二十世紀少年〉裡面將軍要從監獄逃出去那一幕很像。

凱伊〈惡魔契約〉

故事表現出來的教示性太強烈了。就像是路邊的公共電話上會放一些宗教書籍,藉由舉例來勸世向善,〈惡魔契約〉在劇情的編排就蠻像這類書籍。由惡魔哥哥藉由三個現世例來對小惡魔說明「生命的價值」,明明應該是有趣的故事,最後看來卻有些沈重。

以單回的長度來看,其實未必要塞入三個不同人物的故事,就我看來一個已足。或許作者想要用三個人物來作對比,但最後的效果不彰,反倒使故事主題模糊,不太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含何在。

2009年4月17日

ComiComi的挑戰

若問我目前最好的台灣漫畫雜誌是哪一本,我會說是全力出版的《挑戰者》。

縱然實體紙本已在第50期(2008年06月)收刊,隨即以線上平台形式繼續連載的「ComiComi」網站接著出現。

對舊讀者來說(包含我)「ComiComi」不僅是《挑戰者》連載作品延續。更代表著全力出版社突破台灣漫畫現況的企圖心。


宣傳的挑戰


台灣漫畫出版社長期受到日本漫畫經營思維影響,主要以雜誌定期連載的方式來宣傳漫畫。

以往此種模式創造出不少成功的台灣漫畫家,從時報《星期漫畫》起到後來的東立《龍少年》。可是比起日本動輒數十年超長壽的漫畫雜誌,台灣漫畫雜誌的壽命很少超過十年的。甚至隨著雜誌經營不善收刊,產生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

讀者常常幹礁某某作品最後一集何時會出版,反應了台灣漫畫常常出現的斷頭情況。鄭問老師《阿鼻劍》、陳弘耀老師《一刀傳》、林政德老師《YOUNG GUNS》…追根究底的原因就在於原先連載舞台消失了。

先不論作品好壞,對讀者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一步作品斷尾。如果將漫畫作品完整的交待完畢視為作者對於讀者的「承諾」來看,台灣讀者對於台灣漫畫時常「毀約」的情況屢見不鮮,漸漸的失去了對於台灣漫畫這個「品牌」的信心。

表面上看起來「漫畫雜誌」似乎是發展漫畫產業必要的條件,甚至反應在近年來靠著政府補助硬撐了幾本期刊《GO漫畫創意誌》、《樂透漫畫》。

令人失望的是到最後雜誌上連載的作品多為短篇作,根本無法集結成冊。反而有「給創作者多一年等燕子」浪費國家公帑之譏。

從《GO漫畫創意誌》到《樂透漫畫》的收刊,更多無法出書的短篇作品出現。讀者唯一的期待:「購買單行本」這件事,出版社卻無法達成。或許我們應該去思考:漫畫雜誌是必要嗎?

而全力的「ComiComi」正代表著這種反思的具體化表現。將所有雜誌上的作品移轉到網路上、強調讀者互動的便利貼系統。雖然版面編排上有些令人抓不到重點的感覺,初期靠著原始讀者群的推廣以及協力下,網站已有一定的人氣。

但近期出現盜版漫畫事件卻使網站出現一點陰影。由大陸方面來的翻譯組將熱門的日本漫畫《火影忍者》、《航海王》等熱門的作品貼在「ComiComi」。

儘管有網友去「提醒」出版社「要注意」,ComiComi卻沒有第一時間將盜版作品刪除。但令人驚訝的是使用者社群很有默契的不去主動留言,或是利用便利貼使用文字遮蔽圖片。使得該作品無法出現在熱門版面。

但這個事件ComiComi或許應該去考慮是否要放棄走NICONICO式的路線,而改成單純的連載全力旗下的作品以及原創性質的同人作品。


消費的挑戰


雖然大部分台灣漫畫讀者長期以來養成「只租不買」的習慣。但對有定期消費漫畫書的人來說,全力在一般實體書店經營上不是相當的積極。甚至近年來慢慢將銷售重心放在網路販售上。

以過去《星光墜在希伯來》為例,特別版的封面以及指定原作者簽圖對讀者來說確實是吸引購買的誘因。後來指定簽圖還成為了一種傳統,全力旗下的作品在網路銷售時都會使用相同的方式。

或許是因為包含運費的關係,全力出版物定價比一般漫畫書的價格還高。外表上看起來與其他漫畫差不多,價格卻是兩倍以上,雖然不知道實際上銷售量如何,但對沒看過作品本身的讀者來說似乎不太具有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全力的書市面上不好尋找。書店即使有進也常因銷售量不大、種類不夠多而被擺在不起眼的小角落。

以我個人為例,不定期到漫畫書店閒晃已是習慣。通常進入店前並沒有預計要買哪些書,除非見到有蒐集的漫畫才會想到下手購買。雖然我也會參與全力所舉辦的網路預購活動,但實際上對「上網路購買漫畫」這件事來說,對我是很少見的。

主要的原因在於漫畫書的單價太低,故少量購買的情況不太划算。另外還有更深層的是想要立即看到實體本的衝動,很難長時間等待而會想要直接到實體店面購買。

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就實際觀察來看,台灣地狹人稠,因此到書店購買漫畫是讀者主要的消費習慣,若想要以網路購買完全取代實體通路的銷售模式恐怕會與讀者的習慣相違之虞。


台漫的挑戰


台灣眾多的漫畫出版社中,全力是少數會認真去傾聽讀者聲音的。

台灣的漫畫讀者基本上以青少年族群為主,而近年來大部分的青少年漸漸以網路作為重要的交流平台。以社會人士為主的K島、大學生為主的批踢踢、學生族群為主的巴哈姆特…

但傳統漫畫出版社在網路經營上是相當消極的。縱使在表面上看起來對網路上意見很客氣,但多是一些應付的表面話,實際上還是把讀者當作小朋友在看,在遇上批評意見時多半以刪除留言應對。

更重要問題是出版社不會利用網路來瞭解漫畫讀者的喜好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傳統日本漫畫藉由回函等收集讀者意見的方式積極的去瞭解讀者的意見,台灣連漫畫雜誌都賣不好,更違論回函收集了。

全力旗下眾作品中,我會掏錢出來買的也只有簡嘉誠老師的《星光墜在希伯來》。除此之外另外一部也相當喜歡的作品張季雅老師的《Welcome to Forest》卻遲遲未出版。

很現實的對讀者來說:只有喜歡的作品才會購買。而對漫畫家來說,更現實的是:單行本沒人購買就無法生存。全力在宣傳作品方面有許多創新的作為,但就末端的消費方式卻有些力不從心。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股民族主義的思想,時常出現「要有中國漫畫」的聲音。而中國政府在公權力強勢運作之下,也砸了不少錢想要扶持漫畫產業。

幾位前往大陸發展的台灣漫畫家被當成樣板人物來招待。頒發大量的獎項、個人主題的博物館…備受尊崇的程度令人稱羨。

但若觀察他們的作品表現,卻仍以成立工作室方式大量的複製過去原有的經驗。雖然大量人力使畫面已有追上日漫品質的態勢,如敖幼祥的《烏龍院》四格漫畫變成彩色精緻,孫家裕《秦時明月》…但實際上卻成為另類的「代工」產業。但看似蓬勃發展的中國漫畫背後卻有一定的隱憂。

對漫畫讀者來說,原創性質的劇情漫畫才是代表漫畫產業強盛的實力。許多大陸漫畫讀者藉由網路大量翻譯日本漫畫,無形中漸漸的出現為數可觀的日本漫畫迷。而未授
權漫畫更改變了漫畫市場的遊戲規則。

台灣漫畫呢?

我們還在期待。

2009年4月12日

龍少年09年04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章世炘〈烈炎真言〉第24回
洪御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2回
蔡鴻忠〈1/2王子〉第31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6回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5回
Chogomo〈魔性植物園〉短漫賞第01名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寫文章時發現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前幾回《龍少年》心得明明是09年卻誤寫成08年…過了幾個月才發現。怎麼都沒有人提醒我(汗)。

《龍少年》這期不好找。本來我在高雄「大鵬書店」看到一本,隔天去看發現居然沒了。賣完了這件事可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我猜原因大概是這期有公佈東立少年短漫賞。幸好回台北後去光華「蛙蛙書店」,仍然存貨充足,最後還是給我買到了。

章世炘〈烈炎真言〉第24回

最終回。作者花了三回左右的來鋪成最後的結局,在前一回時以主角犧牲的方式達到第一次的劇情巔峰。但最終回很可惜的卻有點疲乏無力。主要是因為重心被分散到好幾回導致結束的變成過於倉促。身為主角的鳩在犧牲自己後馬上領便當退場,同回中自此不再出現。隨後的眾神和解場景中,作者似乎有意思想將故事交待清楚,卻因為頁數不夠而用大量的文字匆匆帶過。

看完後有一種:「阿,這樣就結束了呀」的遺憾感。為了彌補或是吸引讀者購買單行本,作者留了兩頁左右的特別結局收錄在單行本中。最後結尾中眾人口中去買可樂的「那個人」似乎是主角鳩的可能性極高。(依作者官網中公佈的封面彩圖來看,這猜測應該沒有錯誤)。在單行本後面附上真正的「最後結局」雖然或許是一種鼓勵讀者購買手段,但老實說我不太喜歡。

洪御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2回

作品本身以及角色性格的表現上應該是想要塑造歡樂的氣氛的,但每次看到故事都跟不好事情有關。像第一回中吃人怪物,這次的神棍迷魂術。看到主角活躍的表現時(如何仙姑變身)心情就會像是吃冰淇淋一樣愉快,但看到後來發現主角的遭遇會令人有點啞口無言。一整個反差就是很大。

蔡鴻忠〈1/2王子〉第31回

我沒有看過原著本身。但半王子漫畫版戰鬥場面越來越隨意。大部分的場景其實跟插圖沒什麼兩樣,戰鬥似乎是一群人站在一起互相喊話,然後就結束了。不過話說回來,這部作品背景故事中的線上遊戲也是這樣在運作的。但漫畫不是線上遊戲呀…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6回

完成搶包山任務後,太上老君又給悟空們新的任務。為了方便分組進行尋找食材的計畫,在八戒的哄騙之下,悟空將三藏送往「福地居」請福祿壽三仙幫忙照顧。

在那裡三藏認識了兩位小福娃「和合」。三仙為了找事情給三藏作,並叫他與福娃去搬酒。卻在酒樽意外的碰到一隻看似兇猛的菩薩座騎。

目前來說《龍少年》上連載的作品中,我比較推薦〈無上西天〉。或許改天有時間可以來寫一篇單行本的心得文。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5回

就我觀察,這部作品處於一種很微妙的狀況。不少人都覺得這篇是一部孫家裕掛名的作品。主要原因在於整個畫風與孫家裕早期畫風完全不同。但老實說,孫家裕1998年就離開台灣去大陸發展的,這十年來畫風就算有改變也不足為奇。

不過近年來孫家裕的作品多是「代工」性質,倒是有點可惜。如早年看新奇劇場的原創作品已不復見。

小鯊龍、鮭魚仔〈血黑犬〉第21回

血黑犬劇情安排上其實很符合正統的少年漫畫,尤其是劇情發展的思路。有很多「梗」已經被日本少年漫畫玩到不能在玩的,讓讀者常能一猜就猜到接下來劇情的發展。但問題不在於讀者能夠預測到劇情,而是這樣的劇情安排會使得讀者感到了無新意。

Chogomo〈魔性植物園〉

主角應徵到植物園的工作,進去後才發現植物園並不單純。這是個充滿著珍奇植物的魔性植物園。其中有會攻擊人的藤蔓、會飛天的樹葉以及古怪的大哥哥。在面對這難以離解的世界主角本來想要打退堂鼓,卻在高薪誘惑下留了下來。

後來意外的遇到了樹王並遭受攻擊。在千鈞一髮的情況下用態度感動了樹王,獲得了他的認同,正式成為了植物園的正職員工。

作者所營造的故事相當的溫馨有趣。人物間逗趣的互動,穿插其中奇妙的小生物等等使作品節奏相當輕快。主題以「做事情的態度」作為核心的概念,搭配著主角所遭遇到的事件,整體劇情完整且清楚。

但作者在畫技上仍有待磨練。基本上除了人物可以看得過去外,佈景或者是分鏡上都稍嫌粗糙。特別要提到的是植物園中的生物,實在是看不太出來到底是什麼。像是劇情中蠻重要的飛行植物「小飛」,看了很久才看出來原來是一片葉子。

2009年4月3日

星星公主


最近看完鬼頭莫宏的《星星公主》,全十二集。

作品整體來說充滿了一種沈重的鬱悶感。用別的作品來譬喻的話,有點像是少女版的《寄生獸》。

主角是一位國小女生玉依希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遇到了一隻有兩顆大眼睛長得像是星星的奇妙生物「星丸」。星丸有著超乎想像的能力,能夠變形、飛行、甚至是長出鐵條攻擊敵人。

隨後希娜又不斷遇到同樣的生物。這些生物通常是由人所控制。依控制者的內心顯現不同的外型。設定中這種生物近似神話傳說中的「龍」。而故事的主軸就圍繞者希娜與龍及其擁有者間。

如果光看封面或書名,可能很難想像作品的內容是在講人類存在的意義這件嚴肅的主題。

但作者的立場從一開始就隱隱約約的表現出絕望的感受。雖然希娜在故事中不斷地表現出堅強樂觀的態度,然而卻感覺得出來是十分逞強的,某個層面來說是為了身邊的人而表現出來的。

因次在結局中這種表面上態度的依靠被打破後,世界也如同肥皂泡般啵一聲消失無影無蹤。

日本作品中似乎很喜歡畫一種題材來強調痛苦。那就是可愛的小女孩遇到很殘酷的事情這種題材。星星公主從第一集開始就常出現死亡的劇情橋段,利用這種高度反差對比情況來強調出善與惡的差異。

看觀看的過程中會一直想把他看完,也覺得還不錯看。但卻不會想看第二次。

如果要問理由,我會說故事價值觀過於單一且極端。漫畫作品通常反應了作者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顯現在世界觀的設定上。漫畫中的世界觀是絕對的、不容質疑的。所以常常在作品的價值觀與讀者的價值觀相衝突時會產生不認同感。

這並不是代表作品的好壞差異,某個角度來說這反應了出版社與讀者間對於作品多元性的容忍度。一般來說,一個發展越完備的漫畫產業裡,作品的價值觀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

如果要說感想的話,我會想對女主角希娜說:「這就是人生呀。」

2009年3月15日

龍少年09年03月感想



本期目錄: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5回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3回
蕭乃中〈幻鏡少女ALICE〉第02回
洪育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2回
蔡鴻忠〈1/2王子〉第30回
常勝〈BABY.〉第10回
章世炘〈列炎真言〉第23回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又是遲來的心得。但這個月十五號才買到書,倒也說得過去。(笑)

東立論壇最近暫時關起來,很好奇何時重開。之前與精通港漫的朋友聊,提到香港漫畫出版社會派出一些人到網路上收集與讀者意見有關的情報。有時候甚至會將某些網路文化元素融入漫畫劇情裡面。如《天子傳奇》裡面就曾出現過「丁丁」,或是惡搞「月光仙子」的梗。

台灣漫畫出版社會不會上網路蒐集情報呢?是否對於網路上讀者的意見重不重視呢?如果反面來思考,以漫畫屬於普及文化的一環角度來看,如果不去瞭解讀者對於作品的反應,而是以結果論的方式一昧的用消費市場的銷售量決定作品好壞,恐怕永遠無法抓到市場口味。

回到正題,來看看這期龍少年的表現吧!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5回

好看。開頭以回憶帶出悟空過去曾經經歷過得單手格鬥的特訓,即便這回手上多黏了一個師父。還是精彩的使用出「三昧真火」破解了哪吒的風火輪。最後還用了「菩提煉魔掌慧」漂亮的解決掉哪吒。上期的無上西天打鬥招式不多。這期雖然繼續武鬥場面,卻加入了許多變化讓打鬥變得有可看性。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3回

困惑。比起前兩期斷在十分奇怪的地方,這期是一回完整的結束,但老實說我還是看得霧煞煞。感覺上作者想強調嗜血薔薇是主角的死對頭,可是看了三回(實際上是兩回),我還是不知道嗜血薔薇到底是怎樣的人物。感覺有點抓不到故事的重心讓讀者有點摸不著頭緒。現在的線索只有兩個,第一是嗜血薔薇是個大壞蛋,第二是主角被詛咒似乎跟嗜血薔薇有很大的關係。

但比起前一回走奇妙的偵探推理路線,這回所呈現的劇情似乎想朝向驚悚靈異故事前進。如果作者能夠更清楚的去鋪成故事想強調的重心,多花點心思在角色人物性格以及背景的經營上,或許比較重要。

蕭乃中〈幻鏡少女ALICE〉第02回

非常有趣。蕭乃中老師的畫風以及世界觀都十分吸引人。特別是在背景設定上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奇。很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希望蕭乃中老師不要在科學積稿了。

洪育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2回

普通。新角色登場,女角增加一名。極樂八仙該不會想要走後宮路線吧。但看「極樂」八仙的篇名,這個可能性還蠻大的。

蔡鴻忠〈1/2王子〉第30回

一般。出現內賊,城被攻破了。危急時王子英勇的登場了。敵人頭目大概開心了三十秒左右就被打了。

常勝〈BABY.〉第10回

融合。想不到伊蕾莎也會用哪吒那種把人的手跟自己黏在一起的招式。

章世炘〈列炎真言〉第23回

還不賴。領悟到敵人的弱點後,阿鳩作出了犧牲自己的決定。列炎真言畫工跟劇情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我對於故事中角色的名字實在記不太起來,太複雜了…0rz

在寫文章的期間裡,我本來想找看看東立有沒有把舊的龍少年放到網路上,但很可惜還是沒有看到。網路未受權漫畫的出現跟網路未受權音樂相同,是科技演進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如果只是將他看作毒蛇猛獸奮力的抗拒他,是沒有效果的。還不如思考網路的可能性,想辦法去利用他。畢竟網路雖然不是最有效,卻是成本最低,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宣傳方式。

我在逛東立網站時,發現東立也開始經營網誌了。目前看起來似乎蠻簡陋的,提供的資訊也不多,但還蠻期待之後的表現。

2009年3月12日

國家文總「漫」遊世界座談會

明天(3/13)下午 2 點至 4 點國家文化總會一樓文化空間(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將舉辦一個關於台灣漫畫產業的座談會:「漫」遊世界。會中邀請許多產業界專業人士與談,對關心台灣漫畫產業的朋友是一個能夠獲得珍貴經驗的管道。其中包括近年來最成功的繪本作家幾米背後推手墨色國際公司總經理李雨珊。國內最大漫畫出版社以及漫畫雜誌《龍少年》及《星少女》的東立出版社編輯長陳清淵。出版漫畫少女雜誌《夢夢》尖端出版社企劃部主任楊仲偉甚至請來了實際上有豐富漫畫行銷經驗,漫畫專賣店「蛙蛙書店」負責人陳肇偉

不過我因為有要事在身無法前往。但還是對於討論的議題提出一些想法給大家參考看看。以下是會中將討論的議題:

一、台灣漫畫市場目前的狀況

基本上,漫畫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但劇情漫畫中是以日版台漫獨佔市場。

二、台灣以圖像為核心的商品授權發展狀況

不清楚。

三、比較台灣與其他國家的漫畫產業生態/台灣漫畫產業的優劣勢在哪裡

優點:漫畫相關資訊流通無限制且快速。

缺點:產業以代理翻譯日漫為主要業務。

四、圖像商品如何進入文化創意產業中,其商業與獲利模式為何?相關方面的人須具備何種特質、如何培養

不清楚。

五、台灣漫畫的行銷推動與運作

目前看得到的是店頭海報跟租書店,傳統日漫中以漫畫雜誌為主要行銷方式的情況在台灣並不盛行。

六、在扶植台灣本土漫畫家時,遇到何種景況與困難?有沒有特別的行銷手法與有待突破的困難

待遇太低,收入不穩定。

七、漫畫產業西進,兩岸合作交流的情況與未來的可能發展

已經在交流了。

八、除了亞洲區,台灣漫畫與繪本有沒有出走國際的可能性

凡事均有有可能性。但若國內市場無法顧及,談論走出國際無疑緣木求魚。

九、「宅經濟」興起,漫畫與繪本產業應如何與其他相關產業結合、發展

不清楚宅經濟是什麼。感覺像是天下遠見或商周將炒作的主題。

十、政府的能夠扮演的角色

印象中當初的網站上公告中有提到這點,但後來似乎更改掉了。但我覺得這個議題相當具有討論的價值,在此特別提出來。重要在於政府到底能對於漫畫產業作些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談談我的態度。

我認為政府必須以不介入經營的前提下來補助漫畫產業。在我長期的觀察下,世界上還沒有聽過那一國的漫畫產業是因為政府支持才興盛的先例。以國內的過去的歷史來看,政府介入的結果常造成反效果。以漫畫審查為例,甚至使本土漫畫產業衰敗。

若觀察國外則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強調政府扶持能夠使漫畫產業興盛的論點常可以回溯到中國。以下引自一篇中國出版網文章「漫畫產業發展源泉探究」其中一段最可說明:

日本漫畫成功之元素分析

日本政府對漫畫的支持

為了擴大動畫和漫畫產品在國際上的銷路,加大傳播日本文化的力度,日本政府以及東京都政府都在對日本的動畫、漫畫產業實施支持和扶植政策。日本政府不但將兩者作為一項重要的出口產業,而且還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化來培養,在政策、資金和組織上都給予極大幫助。

日本外務省還決定利用政府開發援助中的24億日元文化無償援助資金,從製作商和發行商手中購買其產品的播放和出版權,並將這些購來的動畫、漫畫無償提供給那些無力花費鉅資購買的發展中國家,讓他們的觀眾和讀者有機會去欣賞日本動畫和漫畫。

日本政府此舉不但有推動經濟發展的目的,同時也有力圖透過動畫和漫畫向海外推廣日本文化和某些政治上的目的。20064月,時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提議,日本應當開展漫畫外交,透過推廣日本的漫畫書和動畫片,贏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民眾的心。他在當天的東京數位大學題為《文化外交新設想》的演講中說:你們所做的事情已經抓住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年輕人的心,這是我們外務省永遠也做不到的事情。

政府方面的重視無疑給已經發展起來的日本漫畫,進一步拓寬了發展的道路!

老實說日本漫畫產業在九零年代就已經達到產業巔峰,跟政府補助關係不大。這篇文章其實有倒果為因的顛倒論證。但若注意到近年來中國政府投下資金以建立國內漫畫產業的企圖心。這類宣傳用的樣板文章立場如何,無庸說明。但很多人都以這類型文章當作是政府應補助漫畫產業的依據,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先不管目前中國或是其他國對於漫畫產業的態度如何,現在的問題是:我國政府能夠為漫畫產業作些什麼?我並不想提出什麼天馬行空或是什麼革命性的想法。我覺得政府可以將重點放在加強現有的漫畫政策上。

簡單來說,我的看法是:政府要將漫畫當作「書」來看

社會上普遍認為漫畫文化是以青少年文化為主軸,但目前漫畫在社會上地位其實是低於一般書籍的,我們並不將他當作是「書」來看。或者我可以這樣舉例:今天如果要開個讀書會,或許會推薦一些文學書、財經書,但我們很少會推薦一本漫畫書。因為單一本漫畫內容並不值得探討,或者只是消遣娛樂用的。

實際上漫畫確實有他豐富的內容存在,可是因為我們是以日漫為主的漫畫市場,討論漫畫內容的書籍絕大多數是翻譯日本漫畫理論書籍。以台灣漫畫為主題的書籍並不多,除了洪德麟老師與陳仲偉老師以外,幾乎看不到相關討論。但這個部份又可以長篇大論,在此先打住。我直接講我的具體想法。

政府應該要結合相關漫畫產業舉辦漫畫家讀書會。以最初階段來說,可以就現有的劇情漫畫獎得主,邀請他們舉辦二到三場的漫畫家讀書會。時間約一到兩小時,人數不宜多,也非簽名會。

具體讀書會內容主要是以作者親自講評漫畫作品內容或是創作劇漫獎或漫畫的經驗為主,亦可與讀者討論作品的相關事項。用這種座談會的方式可以與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同時可以藉由這種讀書會的方式建立將漫畫當作是一般書籍來行銷的模式。

實際上這種非簽名形式的座談會一般出版社很少或幾乎不舉辦。大部分出版社還是以明星式的握手簽名會為主。或許因為考慮市場消費者的年齡取向所以才會如此。

但政府並沒有如出版社般有銷售上的壓力。漫畫家讀書會這種以座談會形式呈現的補助方式除了可以吸引讀者關心台灣漫畫產業外,另外一方面也以現有的劇情漫畫獎結合而有聚焦作用。

同時可以與漫畫產業合作,以政府先補助方式嘗試漫畫家讀書會試行,讓業者有機會來觀察這種形式座談會的可能性。以此種方式來補助漫畫產業也不會過度干涉漫畫產業的運作。

不過實際上究竟可不可行,還待政府機關是否有預算來計劃這一類座談會。

※外部連結

國家文化總會「漫遊世界」座談:「宅」族出走 看台灣漫畫如何行銷國際

2009年3月4日

我是誰



九七年劇情漫畫獎一般組優勝之一,《我是誰》作者曾建華老師在台灣漫畫中可是頗具實力沙場老將。曾老師早年以少年漫畫出道,題材多以幻想冒險故事為主。代表作為《幻鬥王》、《晶靈幻境》等。

曾老師在台灣漫畫界被譽為快手漫畫家。除了完稿速度外同時不斷的嘗試新的創作技法提昇作畫品質。

近年來從事漫畫教學工作,擔任易禧數位漫畫創意課程的講師。其學生如十聖元、X萊姆等人表現傑出,除了在商業雜誌上連載外,也曾獲得劇情漫畫獎。

曾老師最近出版數本電腦漫畫教學書。另一方面也熱衷經營網誌與讀者交流,在網路上累積不少人氣。目前於博海文化《樂透》漫畫月刊以長篇漫畫《魔幻少年》連載中。



《我是誰》以問句挑起讀者的好奇。開場以一位戰場中的少年自問鋪成起。隨即將時空拉往一位落魄被追殺的王族。故事中不斷以回憶,跳躍場景的方式慢慢的揭露並交待主角的身世。

另外其中故事穿插大量的戰鬥對決畫面加強劇情的緊湊程度。並以大跨頁中主角面對成千上萬的敵軍時,顯現出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場面。在兩者相互運用下,總體而言漫畫看起來是十分暢快、乾脆的。

本書在劇情表現上亦是可圈可點。基於西遊記中悟空大戰於南天門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作者將神話轉化成彷彿是歷史曾發生過得事件一般。

過往劇漫獎得獎作品常見的「虎頭蛇尾式」或是「腰斬式」的情況亦不復見。《我是誰》雖然只是西遊記中一段故事改編,卻給人完整故事的印象。

感受的到作品中強烈表現出作者的企圖心。除了在作品本身精心刻劃之外,書末甚至附上作者自我評析。似乎想為後來的得獎者樹立一種典範。



《我是誰》確實是一本相當優秀的作品。從各個層面來分析均有職業的水準。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些令人遺憾的部份。

見到小嬰兒被取名作石猴兒時,便猜到作者是以西遊記作為故事背景。初閱時十分有趣味,雖然將西遊記改編漫畫的作品不計其數,但仍期待這次作者將賦予其新境地的可能。

但結果有點失望。縱使故事架構完整,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後段時甚至加入悟空與師父間禪意十足的對話。總體上故事仍不脫離西遊記的框架。

打個譬喻來說,有點像是近年來火紅的漫畫改編電視真人偶像劇。作者把西遊記裡面神怪角色全部「真人」改編。將天庭改成神都,將天兵天將改成神都大軍,將孫悟空改成類似呂布一般的戰神。

感覺似乎像是「吳承恩版」曾建華漫畫改編的西遊記,而不是「曾建華版」的西遊記。換言之,少了一點意想不到的期待。

縱使角色個性基礎參考原著西遊記,卻會期待作者的巧思,依照各個角色性格將其精神重新詮釋,循著故事劇情的發展出反應不同的幽默表現,讓人隨時對作品有驚喜的感覺。

用白話來說。初看《我是誰》時會想說:「這個故事看起來很有趣。」但看過一遍後會反應:「這個故事我之前已經看過了。」以一部小說改編作品來說,不可否認的這是一本成功的作品。但從作者的企圖心來看,應該是不甘願只是一本漫畫加強版的「西遊記」吧。

※外部連結

曾建華個人網誌:漫畫家的店

2009年2月18日

烈士



鄭問畫完《戰士黑豹》後,有人請他創作一部關於史記英雄的漫畫。因題材是中國歷史,鄭問就想:「能不能用水墨來表現呢?」唸復興美工上國畫課都在打瞌睡的鄭問,提起了毛筆畫了起來。

這一筆下去,畫出了氣勢磅礡的《刺客列傳》,開啟台灣漫畫史上嶄新的一頁,同時打響了鄭問的名號。

後來鄭問受邀到日本《早安》連載《東周英雄傳》,影響日本漫畫界對創作方式的觀念。許多日本漫畫家看過鄭問作品後受到了刺激,開始嘗試不同創作的可能性。

當年某位漫畫家在翻閱《早安》時,體會到墨藝運用於漫畫的意境,並默默在心中留下了印象。

幾年後這位漫畫家因手傷決定使用較不費力的墨筆來作畫。這部作品巧合似的亦在《早安》連載。他就是《浪人劍客》的作者井上雄彥。

在台灣,一位從小就喜愛《灌籃高手》的少年看到了井上雄彥《浪人劍客》,也拿起了筆臨摹了起來。


記得幾年前初次見到鄭問作品時,心中的那股震撼。

鄭問所追求畫面上藝的極致,深深的改變我對於漫畫的基本定義。其所表現的不只是單純將水墨運用在漫畫創作上,而是一種想要用畫面來感動讀者的態度。

水墨技法只是其中的一種作畫方式,許多看似水墨的地方,其實可能是用牙刷、肥皂、甚至是網點所完成的。

鄭問許多徒弟如陳志隆、練任、張裕群等人,並沒有將鄭問的精神傳承下來,他們學到的只是鄭問的形。

香港漫畫家李志清雖然運用水墨入畫,但充其量僅是線條上的改變,仍然拘泥於原先的創作技法。而被稱為少年鄭問的陳某,則完全看不出鄭問的影子。

直到《浪人劍客》時,我不禁長嘆。井上雄彥是真的領悟到墨藝的真髓。看著一種台灣人獨創的技法被日本人發揚光大,有時翻著鄭問的書總覺遺憾。


今年劇漫獎公佈後,我上網搜尋得獎者的資訊,見到新人獎得主葉羽桐網誌上的圖片,對於他的作畫實力大感驚奇。

然而因為經濟的因素,桐桑並無大量印製的計畫。眼看購書無望,我只好姑且一試,留言向他詢問借書的可能。

想不到桐桑居然大方的願意將自己留存的那本讓給我。於是我們相約取書,經好一番折騰,終於拿到了書。

烈士得來不易。

近年來台灣漫畫的走向強調故事性,畫面本身不再是重心。在這種態度的影響下,漫畫家不再進行劇情漫畫的創作,而多以四格漫畫、圖文漫畫等方式呈現。對我這愛看劇漫的讀者而言,實在不樂見此情形。

葉羽桐小時候受到井上雄彥《灌籃高手》影響,開始立志從事漫畫創作。據他所言,他在國中時期就將井上雄彥畫風模仿得維妙維肖。

當我翻開A4開本的《烈士》時,被其畫面所表現出來的張力所震懾住。好不容易,華人界終於有個掌握到墨藝精神的人出現了。

烈士有別於一般廖添丁為主題的故事。以一位曾被廖添丁所救少年國雄為主角,描繪廖添丁死後台灣社會在日本統治下人民不斷反抗暴政的血淚史。

葉羽桐用畫面說明他對於漫畫的態度。細密的線條表現、強調人物表情鮮明刻劃、將墨技自然融入畫面中,顯現出作者自我挑戰畫技的意念,並且再再地衝擊讀者的視覺感受。一路看下來,令人大呼爽快。

看著書我心中感想如潮水般不斷湧出。除了感受到他想用畫面來說服讀者的企圖心外,我覺得有些部份可以改進。畫面太過細密以至於讀者閱讀上有壓迫感、故事鋪陳太直接、人物對話稍嫌老套…

等等,不要急!」我告訴自己。

慢慢來,我們對於文化太功利,我們總要求立即的反饋,我們太強調漫畫給我們的快樂以至於我們忘記了看漫畫的快樂。或許我們該對文化更有耐心點。我靜下心細細的把烈士再看了好幾遍,然後打開了電腦,一字字將感想寫下。



從鄭問到井上,從井上到葉羽桐。我看到了一種對於漫畫美的極致追求態度。

如同上天將墨筆一揮,從台灣起筆,推向日本,然後回峰一轉,又將筆路轉回台灣。靜靜留下墨藝的傳承痕跡。我很期待,這一筆會不會繼續下去。

雖然清楚近年來出版社不太願意投資在台灣漫畫家身上。葉羽桐的烈士類型又偏向冷門青年漫畫。若不是劇漫獎,可能我也沒機會見到。

也幸好桐桑得的是新人獎。若印成像東立那樣小本版,畫面必定慘不忍睹。如果能像大辣幫麥人杰出的那本《黑色大書》一般,出個A4開本,讓畫面淋漓盡致的表現,想必相當過癮。

無論如何,我已深深記住了一個名字:


葉羽桐。



▲葉羽桐近照(以上圖片均經作者同意轉載)

2009年2月16日

龍少年09年02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洪育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1回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2回
小鯊龍、鮭魚仔〈血黑犬〉第20回
蕭乃中〈幻想少女ALICE〉第02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4回
蔡鴻忠〈1/2王子〉第29回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4回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遲來的心得,趁著今天有空寫一回,話說回來最近網路上好像不流行寫漫畫雜誌心得了(汗)。

洪育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1回

女主角何仙姑很萌。但眼睛瞳孔平常時會畫的比較小,感覺就沒那麼可愛了。仙姑最後時提到呂洞賓是兩個人這個梗,但老實說看不太出來。似乎是兩個人合力拔劍時,純陽會變呂洞賓,然後佑山會變成色狼。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2回

看不太懂劇情。結局是無力的「犯人被揭穿後就乖乖的坦承一切」。黃俊維老師真的適合這種複雜的偵探劇嗎?

小鯊龍、鮭魚仔〈血黑犬〉第20回

有點怵目驚心。這種活體解剖未成年少女的場景對少年來說會不會太超過了。還是有點難進入劇情,找時間要去把前面補完。

蕭乃中〈幻想少女ALICE〉第02回

原來這就是科學積稿,我又學到一個冷知識了。維持蕭乃中老師的幽默功力,休刊啟事還是這麼的有趣。(內心:我想看幻少呀!)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4回

一整回都在打鬥。我個人覺得葉明軒老師用中文狀聲詞是我看過用的最好的幾個漫畫家。其他的台灣漫畫狀聲詞字體都與漫畫畫面不太融合。其他新春特別篇也蠻有趣的。

蔡鴻忠〈1/2王子〉第29回

王子他們玩的線上遊戲真的蠻熱血的,看了我也想玩。但打開電視看到上面播的「殺很大、殺不用錢」或是「反正玩不用錢,跳下去就對了」的線上遊戲,我還是看漫畫就好了。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4回

這不是孫家裕!算了,反正大陸有市場,台灣是作公益的。看後記就知道了。

※總結

最近看到館主在討論少女漫畫市場的問題。台灣漫畫近年來少女漫畫經營的似乎還不錯,如《夢夢》賣得比《寶島》好、《1/2王子》賣到第六刷等,私底下遇到的朋友也覺得少女漫畫市場比較大。雖然結論好像是「女人的錢好賺」。但仔細想想或許是漫畫出版社抓不到少年的喜好。

雖然很少在看少女漫畫,但總覺得尖端經營少女漫畫比較用心。旗下漫畫家也會利用網誌跟讀者互動。反觀東立討論區刪除不利的言論,一片和諧,剛剛上去看時又發現東立討論區掛了。比較重視讀者這點來看,也許可以看得出來出版社的經營態度。

怎樣的漫畫才是少年會喜歡看得呢?這真是個大哉問。我如果能想出來的話,大概馬上去開一間出版社賺錢賺到手軟了。

2009年2月12日

台灣漫畫讀者反思 05.在批踢踢上的回應

見西洽版眾熱情回應花了不少時間一篇篇看過,但覺憂喜參半。喜是大家對於漫畫產業關心,憂是很少人認真看過我的文章。

或許是文章太長罷,為了別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我把想法簡單的提要出來。

大部分人都只看標題就認為我在談「為何不看台灣漫畫」。或是認為我在談「如何提振台灣漫畫」。這都不是我要強調的。

我談的是:「台灣漫畫衰敗的主因」。我認為要「怪罪」於出版社的定價策略。因為定價將漫畫原本的價值低估了。

若查我的文章會發現從頭到尾沒有出現過「漲價」這兩個字。因為我強調的是回復漫畫合理價值。

你問我,何謂「合理價值」?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角川書店在台灣跟日本都有公司。旗下最熱門的大作《涼宮ハルヒの憂鬱》在台灣小說版定價是新台幣180元(http://0rz.tw/vriGw),漫畫版定價則是新台幣110元。(http://0rz.tw/Y9oes)漫畫約只有小說六成價格。

日本呢?

《涼宮ハルヒの憂鬱》小說版日幣540元(http://0rz.tw/BLOl5)。假使如果日本人對待漫畫的態度跟台灣是相同的(也就是小說的六成價格),那漫畫版就應該就是日幣324元。

但令人驚訝的,日文漫畫版定價是日幣567元。(http://0rz.tw/FvVOA

這代表了什麼?同樣一間出版社,因為區域不同採取不同的定價策略。正反應了讀者對於漫畫與小說間的價值。換言之,漫畫在台灣讀者的地位是比不上小說的

我相信在西洽的版眾應該會反對這種看法。以我來說,漫畫是一種不輸給文學的創作。

所謂的「合理」價格,指的就是這種對定價的接受度

過年時遇到表妹,現在念美術系,他看我略知漫畫一二。跟我說他想成為漫畫家。

「去日本,如果你真的想成為漫畫家的話」我對他說。「台灣漫畫產業對漫畫家很不友善」。

有一件事我不敢對他說。「台灣讀者對漫畫家也很不友善。」

有一群人口口聲聲說自己熱愛動漫畫,心中卻貶低他的價值。從不願意以合理價格提高漫畫品質上看得到端倪。

有人說:「好作品是能夠獲得共鳴的作品」。我非常同意他的想法。對我來說有一些台灣作者的漫畫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如果你問我有哪些作品好,我可以跟你談個三天三夜,只要你願意聽的話。

但實際上有些人覺得台灣漫畫就是爛。就是該被商業市場排除。

你說台灣漫畫爛,我不反對。或許台灣漫畫確實無法獲得你的共鳴。我尊重你的想法,因為我覺得漫畫作品的好壞是個人主觀判斷。可是你有尊重我的看法嗎?還是你覺得喜歡台灣漫畫的人就是白痴?

日本之所以能夠產生許多優秀的作品,除了完善的環境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他們讀者對於漫畫的態度是等同於文學的出版物。從定價這件事就能夠看得出來。

他們願意花文學同等的錢去買漫畫。這就是我說得「合理價格」。

另外我要提醒你,日本人平均一年買十三本漫畫。台灣呢?平均不到一本,這甚至是包括租書店的市場。日本漫畫能夠在日本市場薄利多銷,台灣則是薄利少銷。

台版日漫賺不賺?賺。雖然價錢低,但光印書錢跟版權費出版社賺翻了。

但這是「代工」的價錢,而不是「原創」的價錢。

大家一直誤會我的意思。我所謂的「原價」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台版日漫上。出版社漫書書從六十五元漲到九十五元,印刷跟紙質完全沒變。我很度爛,現在也不太買東立的書了。

假使提高價錢,租書業第一個會跳起來反彈。

問題不在「賣不賣座」。問題在會買單行本的人是少數。而這些少數又看到漫畫品質低劣而不想購買。這才是我的重點。

漫畫書的品質才是我要強調的,價格只是達到品質所需要的代價

以往劇漫獎得主出書掛著出版社名字實際上卻要自費出版,印的量當然不多。而書只要一個月沒有人購買就會被退書。這就是劇漫獎作品少見於市面上之故。傳統出版社很不負責任,但無法改變。

今年劇漫獎我看到一點改變。首獎《柯普雷的翅膀》跟我理想中漫畫的品質相差不遠。看到不敢相信還懷疑作者貼了不少錢。但據我側面打聽,這次作者「一毛錢也沒貼」。

雖然不曉得市場反應如何,但我總覺得有些出版社想要改變。這些改變對於台灣漫畫產業是有正面幫助的。

剩下的就是有沒有想要改變的讀者了。

很多人喜歡玩角色扮演,在提到漫畫產業經營的問題時。

扮演政府,要求政府如何訂出政策。扮演出版社,指導出版社如何經營產業。扮演創作者,批評創作者如何作畫編劇。

或是扮演我(笑),把我想成一位「愛台灣就是看台漫」狂熱台灣漫畫迷,提出個想要「振興台灣漫畫大業」瘋狂想法來引戰。

但我並不是。而你也可能不是上面那三種人。

若你是一位執政者、一位出版者、一位創作者。我不但不會質疑你的想法可行性。甚至我會佩服你的真知灼見。

但我只是一位小讀者。或許像你一樣只是一位學生、一位上班族。我不是政府、不是出版者、不是創作者。

讀者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沒有時間去研究有的沒的。我想不出除了買單行本還有什麼更簡單的方法。

關於台灣漫畫復興大業云云,我從來沒想那麼多。我只想一件事:「想看到更多好漫畫。

現在那些所謂「出來賺就是要被批」職業漫畫家,實際上有許多人只是「兼業漫畫家」。很多檯面上的漫畫新人除了在雜誌上連載外通常一邊在別的公司上班,因為畫漫畫的錢並不夠生活。或許他們只是比一般創作者稍微幸運一點成為了「職業」漫畫家,實際上卻是兼業。

私下認識一些有志於從事漫畫創作的朋友,大部分人都嘗試向外發展。

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像是kinono在《Morning2》連載、CHuN在《ガンガンパワード》連載。更別說近幾年台灣人得到M.I.M.C モーニング国際新人漫画賞大賞首獎了。這背後代表什麼。

表面說的好聽「反攻日本」,實際上根本就是台灣漫畫環境太差,讓人才外流。

老實說有能力的漫畫家台灣並不是沒有,只是他們都改行去作別的工作了。真的想實現夢想的,只好往外努力。

沒有人才,台灣怎麼會出現好的漫畫呢?

我不斷去強調環境的重要性,第一步就是讓作者得到合理待遇。要不要購買是你個人判斷。

我很愚笨想不到什麼大理論,只想得到省下一頓大餐的錢,多花一百塊去支持一本自己喜歡的作品。而這也是最直接能改善台灣漫畫創作環境的方式。

如果你有比「買單行本」更實際可行的方式。請以一個讀者的立場告訴我。

我願意照著你話去作。

2009年2月7日

台灣漫畫困境讀者反思 04.貴為稀

在理解漫畫的價值產生於人為限制創造稀少性後,去觀察台灣漫畫出版社,會發現出版社的策略卻背道而馳。

明明應該是作品價值的把關者。台灣漫畫出版社從早期任意翻印的盜版開始,就無視於文化創作物稀少性的重要而以「印越多賺越多」的態度去大量翻印日本漫畫。三十五元的少年快報,漫畫的價值一開始就被嚴重貶低。

直到被日本人以法律強制介入後出版社重新洗牌,這種態度到了版權化時代後仍未改變。其中最顯著的例子是大然出版社。大然後期以合法出版社的地位大量印刷未授權的日本漫畫,所累積的庫存書成除了破壞漫畫的稀少性外,還讓自己陷入了財務危機。

令人驚訝的是大然要求旗下台灣漫畫家模仿日本當紅漫畫作品。對讀者來說作品的內容也是文化物稀少性追求的一部分。當一部作品缺少自己的獨特性,對讀者來說就不具稀少性。以長期來看抄襲不會受到讀者認同,更重要的是無法吸引讀者購買。

完全無視漫畫的核心價值的大然倒閉是必然的結果,然其留下了遺毒卻殘存至今。眾漫畫出版社間的價格戰拉低了漫畫原有價值的水平。使讀者形成刻板印象:漫畫比一般書便宜

在成本考量下,漫畫書紙質及印刷品質比一般書粗糙。如果拿一本台灣出版的漫畫會發現紙質厚且放一段時間會變質。很諷刺的是,這種策略實際上是為了符合市場需求。從早年看過就丟的盜印漫畫完全不重視品質,到後來租書業開始興起。漫畫書紙質逐漸變厚為適合多次翻閱。租書店要求書越便宜越好才能大量進書而不要求書的品質。

數千間漫畫租書店實際上已成為了最穩定的市場力量。這也解釋了當初為何漫畫出版業不敢對租書業收取版權金之故。在租書業儼然成為台灣漫畫書消費市場的主力。在此情況下漫畫市場取向是偏向出租書品質而非收藏書品質。漫畫書長時間維持低於於一般書的品質,更促使得讀者不願意購買品質低劣的漫畫單行本。

雖然這場價格戰爭中讀者某個程度上能輕易獲得物美價廉的日漫出版物,出版社則靠著翻印漫畫賺進大把的鈔票,台灣卻輸掉了本土漫畫創作的空間。

本土漫畫創作衰敗的主因就在於出版社對台灣漫畫經營採取相同的低價策略,形成了本土漫畫創作的困境。

正如大家常說台灣漫畫比不上日本漫畫,更貼切的說是台灣漫畫輸給了俗擱大碗日本漫畫。同樣的價錢縱使印刷品質較差,日漫表現出來的畫面確實勝過台漫許多。習慣於只租不買的讀者常以畫面的品質作為選書的考量。

低價策略更直接的一面是作者能夠抽到的版稅少了,另一方面台灣出版社給予漫畫家稿費就已不足。其雙重影響造成漫畫家待遇無法吸引甚至是留住優秀人才。無怪乎常有人說畫同人誌反而比畫商業漫畫好賺多了,這也是台灣漫畫家待遇偏低的最佳佐證。

有些人喜歡喊空泛的口號,說畫漫畫只要靠熱情理想就夠了。對於商業作品非常反感,似乎只要提到錢有關的事情就顯得庸俗。

我個性比較現實,沒有金錢支持的夢想要怎麼實現

台灣漫畫家待遇那麼差,怎麼吸引優秀人才加入?九零年代的台灣漫畫家大量西進以及加入遊戲產業,是否又是一個證明了漫畫產業待遇偏低的事實?沒有優秀人才加入如何孕育出好作品。沒有好作品怎麼能夠吸引讀者購買。

近年來幾本圖文漫畫書以一般書的定價以及紙質出現,並不斷有新人作家出道。雖然與傳統的劇漫不同,但其暢銷熱賣的背後似乎也呼應了前面的想法。

我們嚴厲要求作者要贏過日漫,卻又很吝嗇的不給與他們合理的待遇。像是今天要馬上場比賽,不給馬兒吃草卻又一面鞭打斥責要他追上日本馬。我很懷疑究竟誰想要當那匹馬。

想要提昇台灣漫畫的地位,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漫畫書定價與一般書相當。除了能改善書籍品質外,也能產生讓更多人才加入創作行列誘因。

有人會質疑:「漫畫書單行本價錢提高誰還要買呀?

看著新聞報導,有些人肯花幾千塊買抱枕、掛軸海報、限量商品,我無奈的苦笑。追求文化創作物的限量是讀者的原始本能,會有讀者因為漫畫書「好便宜」而去購買嗎?

幾年前高雄建國路上的漫畫專賣店漫畫之森從三間到全部倒閉。住家附近的租書店從五間倒閉成兩間。我就察覺到漫畫市場的風吹草動。

以租書店為主的台灣漫畫市場近幾年來情況更加惡劣。長久養成的只看不買的習慣碰上大陸網站垂手可得的免費日漫資源,出租書的市場一直在萎縮。

然而讀者追求文化物稀少性原始本能卻不曾減弱

但是出版社不去創造漫畫的價值,而是不斷地用限量的商品來吸引讀者購買。但這種策略偏離了漫畫的本質。為了迎合讀者喜好一窩蜂的追求同質性高的題材使得漫畫作品陷入了量產化、公式化等窘境。而沒有特色的作品又違反了漫畫的價值產生於人為限制創造稀少性的基本道理。

用限量商品或許在短時間能夠有業績,長期下來卻是殺雞取卵。在缺少能夠吸引讀者的作品下,漫畫產業勢必陷入另一個新的危機。

說實話的,出版社會看了我的文章然後採取合理的定價策略是不可能的(我算哪根蔥呀)。我希望能讓讀者理解形成台灣漫畫困境最主要的原因,並去思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要理解作者是靠漫畫單行本賺錢的,而不是靠週邊商品賺錢的。吸引我們的是感動人心的漫畫作品,不是商人製造出來的限定商品。

讀者的態度不先改變,出版社的經營策略也不會改變。在我們抱怨沒有好作品可看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是自己的態度是造成這種環境的一部份?

漫畫單行本價格提昇後,讀者會以更高的標準來看漫畫作品。出版社若不求進步會受到讀者的淘汰。除此之外,為了確定漫畫書的購買價值會積極尋求參考資料。常寫漫畫感想的吳道成筆記也許會出現更多人跟我討論。在不斷地討論中,漫畫品質將被更嚴格的要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近年來大陸未授權日本漫畫風行,讓我不禁聯想到1992年版權法通過前的台灣環境。不同是翻印的方式,台灣當年是紙本印刷,大陸現在則是網路傳遞。同樣則是對於文化創作不尊重態度。

設想大陸版權法通過。目前成千上萬的漫畫下載網站勢必因版權金集資而進行統合。到最後會剩下少數官方授權的翻譯日漫網站。

這些網站為了吸引讀者將提供更低廉、更快速的翻譯日漫。讀者只要付些許費用就可以閱讀幾近無限的「正版」日漫。到時候誰還要去租書店租書?

台灣出版社會不會受到影響?過去版權化時代漫畫出版社重新洗牌的戲碼是否會在大陸重演?大陸漫畫會不會走上台灣漫畫日化的老路?

我不確定。

但我確定最後的贏家仍是真正掌握稀少資源的那一群人

2009年2月6日

台灣漫畫困境讀者反思 03.何無價

台灣漫畫八零年代復甦,九零年代達到頂峰,千禧年時突然風雲變色。出版者、創作者及讀者均不斷嘗試去解釋原因。

有人認為是創作端出了問題,沒有完善的編輯制度、作者編劇能力不足、缺乏行銷宣傳等等。有人則認為是讀者方面問題,因長年受到日漫影響造成閱讀習慣窄化。還有人認為政府應該要更重視給予更多的資金補助。

但若觀察近二十年來的台漫歷史發展,會發現台漫也不乏優秀的編劇、編輯人才。而讀者對於台漫的支持轉往地下漫畫(同人誌)發展且逐年興盛。甚至當前兩本台灣漫畫雜誌均受政府補助,更別提數十本劇漫獎得獎作品了。

雖有那麼多的事實顯示出台灣漫畫的潛力,本土創作漫畫仍然無法維持盛況。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誤呢?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漫畫長期不振?

身為一位讀者在觀察以及思考後我發現一個可能的關鍵因素。其關於到漫畫的核心價值並間接的造成了漫畫產業衰敗的結果。

我想這並不是「誰該負責」問題,將責任歸咎於他人的方式並沒有辦法改善環境。我希望以藉由觀察台灣漫畫產業盲點的方式提供大家另外一種角度的思考方向。

因為知自己學識淺薄,所想像的情況並非與現實相符。非常希望各方賢達及專業人士能夠給予批評指教,相信在討論的過程中對於改善台灣漫畫的環境有一定的助益。

在解釋我的想法前,讓我們先回到漫畫的本質思考:漫畫何有價值?更準確的說文化創作物價值從何而來?

文化創作物的核心價值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作品內在的價值。也就是作品內容本身的優劣。

許多人在論述時常以作品的賣座與否反推出作品的優劣。但很有趣的是通常罵得最兇的也是賣得最好的,而是一面叫好的作品卻常常沒有人購買。

我想這是因為文化創作物的一個特性:恣意的主觀判斷。每個人對於作品好壞的標準不一樣。對於喜愛某部作品的讀者來說,作品是「無價」的。同樣的作品對不喜歡的讀者來說,作品是「沒有價值」的。

所以我認為一部作品的好壞根本上無法被定義或預測,完全取決於讀者個人的喜好。想要正面去歸納出台灣漫畫要行何種模式才會賣座是不可行的

反面而言,這也解釋了並不是創作者畫不出好作品或是讀者有特殊偏好立場才使台灣創作衰敗的。

問題是出在第二個層次:作品外在的價值

單純來看,書籍本身其實不過就是一疊紙在加上一些油墨。若不計創作者成本的話,印刷成本其實是非常低廉的。假如我有一台印刷機,其實就可以自己想亂印什麼就印什麼。

譬如說今天我畫了一部漫畫,假設這部漫畫價值一百萬。但實際上真的會出一百萬會跟我買這部漫畫的人不多。如果有一萬個人想跟我買這本漫畫,那我用印刷機大量印製一本賣一百元也可以賺到一百萬。

可是如果有人盜印我的漫畫一萬本拿去市場上賣。原本的一本一百元的價值就會被破壞,變成了一本五十元。我必須想辦法阻止這種行為的發生以維持作品的價值。

著作權有時候在作者死掉後仍然存在,許多人會認為不太合理。但原因就在於著作權是維持作品價值重要手段之一。

物以稀為貴,文化創作物的價值來自於人為手段限制稀少而產生。用更白話的講法:限量

可是同樣是文化出版物,為什麼漫畫的定價就會比一般書較低呢?輕小說與漫畫的屬性相近,在台灣卻賣得比漫畫書貴很多,但是在日本輕小說的價格跟漫畫書是接近的。

而實際上正是這種出版社對漫畫定價策略造成了台灣漫畫的困境。

2009年2月1日

快閃動漫紀行

昨去了FF13。因下午有事,故鎖定幾個攤位,很巧的是都連在一塊兒。

先到一樓跟咖哩東+墨緋買《樓友一號房》,然後跟隔壁攤NIDAVELLIR買《狐仙漫話》。與作者寒暄幾句後接著衝到三樓。先逛捲筒、VIVA、古怪子攤,卻遺憾的沒看到新刊。最後買kinono新刊《Witch's New House》,Arku《風馬》一跟二集、《水底月》。

整個過程大約二十分鐘左右。買完就走人。

第一次參加FF,看到許多有趣的東西。如要人很多才會出現的「最後尾」牌子。或是幾個身上背一堆相機的日本人跟他們的狂說日文的台灣友人。對我這個鄉巴佬來說實在新奇。

說來奇怪,我這個人個性不喜人多的地方。買東西看到排隊非萬不得已,不排。絕對不去演唱會、跨年晚會、造勢晚會、抗議場地。到台北車站附近時會提前一站下車,避開萬頭鑽洞恐怖的捷運台北車站。但很諷刺的是,我卻會去同人誌販售會。

原因無他,就是方便。其實本來有考慮通販,但覺得麻煩(匯款、聯絡…)。面交又麻煩作者不太可行(有人會理我嗎?)。同人會一次血拼,所有願望通通滿足。想來想去還是勉強自己去同人會。但又覺得人多空氣髒,一下就快閃離去。

阿,下週的CWT到底要不要去呢?又是一個矛盾的問題了。

2009年1月19日

柯普雷的翅膀

《柯普雷的翅膀》是一部試圖尋找人與自然間曾經緊密相連卻因時間流逝而被淡忘的牽絆關係之作。

時間設定以十九世紀福爾摩莎為舞台,起因於一個關於這個島嶼的傳說,那個據說擁有神秘力量之「科普雷的翅膀」。女主角莎夏從遙遠的異國聽聞這個故事,因相信它的真實而遠赴重洋來到這個地方尋找,卻在追尋過程中與故鄉失去了音訊。

劇情就自莎夏的青梅竹馬英國青年托馬來台後開展。來到台灣的托馬為了尋找失蹤的莎夏,故決心冒險進入當時仍然為蠻荒之地的山區,在過程中認識了一位少女斗斗作為嚮導。

最初的旅途步調緩慢且慵懶,作者一面使用畫面來表現靜謐森林環境,並同時穿插托馬與莎夏間點點滴滴的回憶。交錯鋪成出兩者的關係以及人格特質。並從人物之間的互動裡表達出人對於自然本質的尊重態度。

到了後期時,故事突然急轉直下。以跨頁的表現方式來進入結局。雖稍顯倉促,然而畫面營造上卻利用時間暫停方式來展現出一瞬之美的感動,讓人不禁完味個中滋味。

第一次見到沈穎杰老師(Akru)作品是在去年底PF9買的《夢十四列車》。其簡練的筆調,細緻的線條表現,讓我當初誤認沈穎杰老師是一位男性。(天大的誤會)

作品表現出來的輕快氣氛以及奇幻色彩組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觀。劇情題材上啟發人思索且頗具深度,感受到作者具有相當的人文素養,卻又清楚的表現出作者想表達的想法不至於艱深難懂。

總體來說無論是在劇情內容甚至是單行本的印刷表現而言,今年的劇漫獎首獎頒給《柯普雷的翅膀》確是實質名歸。基本上在看完全部的作品後,今年的評審委員的判斷比去年以出版社立場為主的情況改善許多。

全力出版社林總編先前在《星光墜在希伯來》宣傳中曾提及希望能夠創造出「漫畫中的文學」。或許大多數的人會認為這指的是漫畫作品的內容跟文學書籍相當,但在我的解讀中,更貼切的講應該是指漫畫書籍的「價格」能與文學書籍相同。這是一個相當革命性的觀念突破。

因為漫畫單行本長久以來因台灣市場的特殊環境採取低價的政策,間接使得書籍品質相當不理想。以出租書為主要購買群群的單行本制度使讀者認為單行本並沒有「收藏的價值」。而《柯普雷的翅膀》在紙質選用以及印刷方面均令人滿意,我在想或許作者多少有補貼一些獎金或是放棄版權金的取得。

書末結語中阿酷老師(Akru)提到對於台灣漫畫的自信心問題。近年來台灣劇情漫畫的表現並不是很理想,直接了影響讀者對於台灣漫畫的支持。少部份極端的讀者甚至出現了「日本漫畫迷的傲慢」而藐視台灣漫畫的存在。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對自身的文化沒有信心所產生自卑心理的反應。

無可否認的台灣漫畫現階段確實跟日本漫畫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漫畫沒有優秀的作品。我常常看到某些動漫迷對社會要求某些程度的尊重,或者是強調漫畫產業的重要性。很諷刺的是,他們立論的基礎都是以日本漫畫為主。

我並不是在反對看日本漫畫。我其實也是看日本漫畫長大的一代,看過的日本漫畫數量一定比台灣漫畫多。但對我來說漫畫只有好看、不好看的分別,而沒有台灣、日本的分別。但實際上有很多人是有種「台灣漫畫就是爛」的成見。

身為一位漫畫迷面對社會對漫畫的刻板印象有時也十分無奈。但是與其抱怨社會,不如想辦法改變。而解決的方法則還需要長時間不斷的嘗試。然而我確信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不能偏廢。

當我闔上書閉上眼睛回想《柯普雷的翅膀》時,彷彿像聽到是一首隱隱約約從風中傳過來的歌,音調細緻而溫柔。而嘗試去追尋源頭時,卻看到有一位小小的嚮導在前方指引著方向,而那個地方就是:「灣」。

2009年1月15日

台灣漫畫困境讀者反思 02.無解題

如果是畫技不如日本漫畫的話。早年八零年代時報《星期漫畫》的台灣漫畫家作畫風格上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如鄭問、麥人杰、曾正忠、任正華、陳冠君、邱若龍、林政德等人。

先不論題材問題,這個時代的漫畫家可以證明台灣漫畫家在畫技上具有不輸給日本漫畫的作畫實力。其中林政德的《YOUNG GUNS》無論在作畫品質或是劇情兩方面均有傑出表現

或許是題材不吸引讀者。我們觀察九零年代的台灣漫畫家因出版社經營策略不同,漫畫作品題材略以分為兩種取向。

以大然為首的出版社以完全模仿日本漫畫為策略,如紅小將《魁星勁小子》以模仿七龍珠、幽遊白書等日本作品;張博棋《女學館》則模仿東京大學物語等作品。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作品的單行本數量都反應了有一定的讀者群支持著。

另外一方面以東立為首的出版社則是強調台灣本土為策略。如李鴻欽《狗臉的歲月》以當兵為主題、卓宜彬《太子爺》等作品。

無論是具有個人風格的、完全模仿日本漫畫、或者是具有強烈本土特色的漫畫作品使得台灣漫畫在二十一世紀末達到了最高峰。卻突然轟的一聲,一夕間崩盤。

這是否代表著讀者的喜好是無法被預測的?或者用另外一種角度去思考:漫畫的題材或畫技無論如何都有人喜歡,同時也有人會討厭。代表漫畫題材以及畫技並非讀者不購買漫畫的主因

然而如鄭問、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等人的作品時至今日仍不斷地再版。近年來繪本漫畫、圖文漫畫、四格漫畫形式的作品卻常常出現熱賣的情況,卻很矛盾的顯現市場並沒有對於台灣漫畫有歧視。可是銷售量上劇情漫畫類的卻沒法沾上邊。同時令人意外的是甚至日本漫畫單行本也慢慢的下降。

網路下載的盛行或許是漫畫單行本銷售量減少的主因,這是近年來大陸P2P網站興起所造成的影響。日本當期最新的漫畫作品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輕易的取得。相較於日本漫畫而言台灣漫畫並無這樣的問題存在,可是台灣漫畫並沒有因此銷售量增加。或許日本漫畫其實根本不是造成台灣漫畫冰河期的主因

問題似乎已經複雜到任何人都無法回答。

2009年1月11日

台灣漫畫困境讀者反思 01.寒冬過

無論同不意台灣漫畫史上第一次本土創作冰河期起因於1966年起實施國立編譯館漫畫審查制度。以人為審查的方式在漫畫內容上進行管制的結果使得台灣漫畫家紛紛停止創作,最終造成本土創作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

市場對於漫畫的需求並沒有消失,同時間地下出版社藉日本漫畫以未授權的方式進入市場。1987年漫畫審查制度廢止後,台灣本土漫畫創作逐漸開始復甦。1989年創刊的時報《星期漫畫》、1992年創刊的東立《龍少年》為首的代表性刊物,產生近百位新生代的台灣漫畫家,部份佼佼者被譽為具有世界級水準。

然而在沒有任何審查機制的情況下,台灣漫畫創作在進入2000年遭遇到史上第二次的冰河期。漫畫出版社紛紛結束純本土漫畫雜誌的經營以及對於新人漫畫家的培訓,其造成的影響使得漫畫家選擇進入遊戲產業或者是西進大陸市場。

洪德麟老師在其著作中,概略將原因歸咎於當年漫畫審查制度的遺毒。因過去日本漫畫大量進入台灣市場使得讀者養成日本漫畫式的閱讀習慣。與當年網路泡沫經濟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造成本土漫畫創作的第二次冰河期。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觀察,政府從2003年開始漫畫補助政策意外的成為了近年來台灣本土漫畫出版主力。除了直接補助創作者漫畫單行本的出版外,補助三本純本土創作的漫畫雜誌(龍少年、GO漫畫創意誌、樂透漫畫)亦間接的使得漫畫創作者獲得補助。

或許有人會譏為對政府歌功頌德,但我必須坦承的說,如果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本土漫畫創作在這近幾年的情況會比現況更加惡劣。必須特別澄清的是,這裡所談得漫畫創作指的是劇情漫畫(日本稱劇畫)。台灣漫畫創作以插畫、繪本創作、四格漫畫的形式在市場上是表現不俗的。

除了少部份獨立出版社(如全力出版社)不以補助來經營漫畫出版外,我們不得不承認漫畫產業在近年來接受政府補助的事實。換言之,近年來政府不但沒有對漫畫進行大規模的審查機制,甚至成為了某個意義上最大的「市場消費者」。

但是在此必須提出一個質疑。漫畫審查制度跟日本漫畫文化是造成台灣漫畫冰河期的主因嗎?是什麼原因讓讀者不願意購買台灣漫畫?

2009年1月7日

龍少年09年01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1回
蕭乃中〈幻境少女ALICE〉第01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3回
蔡鴻忠〈1/2王子〉第28回
小鯊龍、鮭魚仔〈血黑犬〉第19回
常勝〈BABY.〉第09回
章世炘〈列炎真言〉第21回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我從今年起決定開始買《龍少年》。

近年來很少看少年漫畫的。《海賊王》、《BLEACH》、《火影忍者》等作品很久沒在看了。唯一還有在購買的是《光速蒙面俠21》。少看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總而言之就是提不起勁來看少年漫畫。

本來定期在購買的漫畫雜誌有《挑戰者》月刊跟《樂透漫畫》月刊,不過《挑戰者》停刊、《樂透》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又看到蕭乃中老師的有連載新作《幻鏡少女ALICE》,想一想還是決定開始買《龍少年》。

看完後的感想是:終於有一本敢拿給人看的台灣漫畫雜誌了。

這樣說有點誇張,但老實說無論是《樂透》或《挑戰者》作者作畫品質水準落差太大且個人風格過於強烈,以至於對陌生讀者的第一印象有隔閡。另外早期《挑戰者》漫畫作品只要沒有從第一回看起根本不知道在演什麼。而《樂透》作畫風格比起《挑戰者》情況更是糟糕。到了近期連載非常不穩定,甚至不斷地出現一兩回連載就結束的情況。

先不管龍少年的作品取向方針如何,目前龍少年作品的作畫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而作畫穩定則是讀者對於漫畫作品的第一個基本要求。

作品其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是蕭乃中老師《幻鏡少女ALICE》、葉明軒老師《無上西天》。其他的作品因沒有看過前面的劇情有點難進入狀況。

蕭乃中老師作品總是帶著一種溫暖的愉快感,就如他筆下常出現的兔子先生,毛茸茸的讓人很想抱一下的感覺。《幻鏡少女ALICE》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背景故事,將蕭乃中老師擅長的機械設定融入故事中,第一回給人的印象還不賴。

而葉明軒老師《無上西天》雖然我沒有看過前面的故事,但因為以中國人熟悉的西遊記為背景故事,讓讀者能很快速的進入狀況。卻又能在舊有劇情架構下,重新詮釋出另一種世界觀的西遊記。而故事所帶來令人不禁莞爾一笑的新鮮感以及創意感,讓我給予正面的評價。

之前因為想要保存書籍都沒有寄回函,這回還第一次寄回函。希望回函能夠發揮他的效力…「幫作者衝人氣」。

2009年1月6日

職業漫畫家的條件

最近開始編輯維基後蒐集了不少本來不太熟悉的台灣漫畫家。原本只是想編《星期漫畫》、《歡樂漫畫》世代的漫畫家。不知不覺中就注意起東立旗下的漫畫家。目前維基上台灣漫畫家條目約有七十幾項左右。預計中還要再新增十位左右。

曾作過統計台灣漫畫家能夠搜尋到的接近一百七十二位。這包括了自葉宏甲起到近代的新人漫畫家,大部分的漫畫家資訊都十分匱乏。目前跟台灣漫畫家相關的wiki網站有「交大comic wiki」、「巴哈姆特」、「台灣漫畫家博物館」,以及我目前在編輯的「維基百科」。

以自由度以及資訊完整度來說,本來「交大comic wiki」是最完善的,但因為缺乏管理,現在已淪為廣告機器人的天堂。而「巴哈姆特」又太封閉要求會員才能編輯,雖然本來我有帳號,但太久沒登入被刪除。「台灣漫畫家博物館」則是完全不允許編輯,不過現在他的資訊完整度是最高的,但他的漫畫家認定卻有濫竽充數之感。

簡單來說,會被認定為漫畫家有下列兩個條件。

第一、曾經在漫畫雜誌上連載。
第二、該連載作品曾被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換言之,得獎其實只是一個獲得雜誌連載的管道。甚至短篇連載,也不代表已經成為了職業漫畫家。職業漫畫家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夠長時間穩定的供稿。穩定代表的是有穩定品質的稿件。

當然,因為純本土漫畫雜誌只有兩本,而樂透漫畫月刊又鮮少出單行本。造成現在的漫畫家必須另尋他路。或許到最後只要有符合第二個條件:該連載作品曾被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就可以稱作職業漫畫家了。

2009年1月5日

漢堡與稿費

最近看小畑健《bakuman》第15回,提到日本新人漫畫家稿費是每頁日幣9000元。以漫畫內容當作參考標準可能不太準確,但在找不到真實標準前先姑且信之吧。若依現在的匯率計算:

日圓9000元=新台幣3207.3


台灣漫畫家的稿費呢?台灣人最喜歡把台灣漫畫拿來跟日本漫畫比較。今天我們就來比比看雙方的稿費差距吧。印象中東立短篇漫畫賞有規定獎金每頁500元。或許有人會說不能直接這樣比較,老實說我也同意。如果考慮物價指數以及薪資待遇等因素,怎樣的標準才算是合理的呢?

其實有個指數或許可以當作是參考標準。那就是「大麥克指數」。

我查到的資料中日本大麥克的價錢是日幣280元,台灣的是新台幣75元。假設兩者的實質購買力是相同的。這樣則會得出56:15(約0.267)的比例。我想這樣得出來的標準應該會接近實際上的物價。如此一來台灣新人的稿費漫畫家合理的價錢應該是:

9000*0.267=2403元


「據說」挑戰者月刊給新人的稿費是每頁一千。還是與日本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不過比起東立短漫賞的五百元,已經算是很有誠意了。俗話說:「想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看來在我們要求台灣漫畫家畫出符合讀者水準的作品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考慮漫畫家的待遇是否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