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第三節 感想部分

感想部分是描述閱讀漫畫後最初體現的感動。相對於評價,感動是情緒性的、是主觀的、是個人的。正因漫畫的直觀性,使閱讀後能產生直接的感動,同時也是支持讀者繼續看漫畫的原動力。一般而言,感動廣泛的包含喜怒哀樂各種種類,也反映了評論者的內心世界。

面對感動所帶來正面的情緒,評論者無庸隱瞞,而是要能描述清楚。評論者此時不應懼怕被冠上過於主觀等字眼,甚至要避免將感想偽裝成超然中立的模樣。評論者應正面處理閱讀作品後伴隨而來的情感,正式的承認並描述其存在。

感動源自讀者的個人經驗,是獨一無二、無法取代的。漫畫作品帶給讀者的感動,或許無法引起社會的共鳴,但對讀者來說,卻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比評價判斷社會的共同客觀價值,感動則具有強烈的主觀價值。因為評價是理性的,是需要經過反覆思考才會出現。所以讀者常是先有感動而後產生評價。

以往的評論者無法區分兩者的不同,經常會出現過於偏重某一方的兩極化現象。若評論者以感想為評論的全部,則評論會流於情緒化,缺乏與社會的連結性。若評論者以評價為評論的全部,則評論會過於獨斷,並且簡化感動對於讀者的重要性。評論者必須坦承,所謂超然中立、客觀的漫畫評論並無存在於世上的可能,反而應強調主觀性質的個人體驗於評論的地位。

以鄭問老師的作品《東周英雄傳》為例,評價上本作先樹立了「英雄」的典範,並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思考「生命」的意義。而感想方面,則以穿越時空的限制,回到風起雲湧的春秋戰國時代,見到歷史人物間所發生血淚交織的故事。從中感受到人對於如何活者這件事的「熱情」與面對苦難及逆境時所展現處之泰然的「態度」。

漫畫評論並不一定純粹是枯燥、嚴肅的文體。若以介紹部分作為評論的骨架、評價部分作為評論的血肉,加入感想部分的段落,才能使漫畫評論擁有靈魂,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漫畫評論因此才能串起漫畫文本、社會以及個人間三方面對話的橋樑。

不諱言,早期《吳道成筆記》以漫畫讀後感為主軸而停留在感想的階段。在不斷的思考中意識到評價的意義後,方有資格開始進行「漫畫評論」的寫作。縱然如此,仍然堅持感想部分的保留,理由即在於考量漫畫評論的完整性。接下來的實踐篇則將示範理論篇的概念如何運用在實際的作品上。

沒有留言: